您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抽动症  >  正文

抽动症心理疗法有哪些

时间:2025-2-11

抽动症心理疗法有哪些,抽动症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,这些方法可以在家庭、学校等环境中实施,无需在医院进行:

安慰疗法:

让孩子和家长了解抽动症是一种可治愈且预后良好的疾病,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。

增强孩子战胜疾病的信心,家长应避免严厉责备,消除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心理。

减负疗法:

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。

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、学习和活动,防止其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。

消除疗法(遗忘疗法):

对孩子的症状不要加以理会或提醒,避免指责和讥笑。

顺其自然,减少对孩子的恶性刺激,帮助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疾病,使症状慢慢好转甚至消失。

心理转移法:

当孩子抽动明显时,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其他活动(如递报纸、做轻松的事)来转移注意力。

这种方法有助于减轻抽动带来的紧张、焦虑和自卑感。

认知支持疗法:

与孩子一起分析病情,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。

让孩子了解抽动症是一种疾病,并非坏毛病,从而逐渐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,消除自卑感。

家庭干预:

家长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,避免频繁变换医生或过分溺爱孩子。

家长自身也应调整心态,避免焦虑、强迫等情绪问题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。

学校干预:

向学校、老师及同学宣传抽动障碍的基本知识,倡导包容和理解。

对因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学习成绩的患儿,应减轻学业负担,制订因人而异的课程计划。

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:

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,通过倾诉、写日记、运动等方式缓解情绪。

教导孩子应对压力的方法,如合理安排时间、学会放松等。

自我意识训练与习惯逆转训练:

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抽动症状,并学会观察和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。

教导孩子识别抽动发生前的感觉和冲动,用与抽动相反的行为来替代抽动。

抽动症心理疗法有哪些,这些心理疗法通常需要家长、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,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进行实施。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,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抽动症,减轻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

展开全文

MORE+科室医生

康慧琴 / 主任医师

值班时间:8:00-17:30

擅长:儿科消化系统、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;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和儿童...

刘翠珍 / 副主任医师

值班时间:8:00-17:30

擅长:对儿科常见病、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尤其对皮肤...

疾病百科更多+